“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安慶系列報道之一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六尺巷旁,為民服務的天地更加寬廣。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區將服務陣地前移至居民家門口,自2022年打造“紅色港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以來,建立“你呼我應”的快速響應機制,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持續做實做優民生服務,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可見、可感、更有效。
昔日舊停車場
變身居民“幸福港灣”
“出門走幾步就是‘紅色港灣’,這里有桌椅、空調,環境干凈整潔,和朋友下下象棋、聊聊天,特別愜意,我們都愛來。”79歲的胡斌大爺家住桐城市西苑社區西苑新村,幾乎每天都會和老伙伴們來這里坐一坐。這個溫馨的空間,如今已成為社區老年人休閑娛樂的首選地。
西苑社區是桐城市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公共活動空間一度緊缺。為更好地開展社區活動、增強凝聚力,2022年,社區整合資源,將西苑新村一處舊停車場改造為“紅色港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打造集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棋藝天地、才藝樂園于一體的多功能活動陣地。
煥然一新的“紅色港灣”很快贏得居民喜愛。77歲的楊秀芬和72歲的占月珍分別捐款2000元、1000元,用于補貼實踐點的日常水電開支。“小區改造得這么好,我們特別高興,如今真是過上了好日子!”占月珍開心地說。此外,“紅色港灣”還收到居民和共建單位捐贈的圖書3000余冊。
多彩活動聚人心
一老一小樂開懷
面向老年人組織健康義診、廣場舞比賽;為青少年推出周五夜讀會、手工編織課、防溺水宣傳和課外輔導;針對年輕群體開展插花、美妝、身材管理等課程……“紅色港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常態化開展的各類活動,讓居民在一場場生動活潑的互動中,感受桐城的歷史底蘊,汲取桐城派文化的深厚滋養。
僅2024年一年間,西苑社區組織開展活動244場,有效聯結了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大家平時工作忙,特別是年輕人,很少有機會相聚。我們通過活動把大家聚起來,增進了解,從陌生人變成熟人,生活中的很多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喬麗娟說。
周五夜讀會已成為“紅色港灣”的特色品牌活動。自2022年10月21日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231期,內容涵蓋專業課程、文藝科普等多個門類,并設有互動交流、答疑環節,深受孩子們歡迎。
為保障活動持續開展,社區“兩委”廣泛走訪,邀請退休教師、文藝能人、大學生等積極參與。寒暑假期間,“紅色港灣”還推出“公益托管班”,由大學生志愿者為雙職工家庭提供照護服務。上午孩子們寫作業,下午閱讀、做手工、游戲,氛圍和樂融融。
六尺巷里傳佳話
巧解鄰居千千結
居民出現矛盾如何化解?在“紅色港灣”的六尺巷調解室里,金牌調解員喬麗娟自有辦法。
今年8月,樓上樓下兩戶居民因夜間噪音發生爭執。初三學生熬夜學習動靜不小,樓下78歲的胡奶奶心臟不好,難以安眠。“孩子正值升學關鍵期,老人也需要靜養,問題棘手。我們借六尺巷故事,遵循‘聽、辨、勸、借、讓、和’六步法則,引導彼此體諒。最終,胡奶奶主動調換臥室,避免了噪音干擾。”喬麗娟說,“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是我們化解糾紛的法寶。感悟‘和’之道,群眾的格局更開闊了——商戶落實‘門前三包’提升城市形象,居民發揚禮讓精神和睦相處。不少夫妻吵架、鄰里糾紛在網格員的走訪中就被悄無聲息化解了。”
此外,社區里還活躍著一支不同年齡段的志愿者隊伍:老年志愿者自愿結對、彼此照顧,青年志愿者走街串戶、看望孤寡老人,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則發揮特長、服務群眾。該社區注冊志愿者人數從2019年的79人增長到目前的900余人。
聚焦“微服務”,西苑社區精心推出“8個服務到家”:黨的聲音傳遞到家、移風易俗宣傳到家、特殊群體走訪到家、天災人禍溫暖到家、家庭糾紛調解到家、生活困難慰問到家、大病住院看望到家、健康衛生關愛到家,讓居民時刻感受到“社區服務就在身邊”。
“生活在西苑社區,太幸福了!”84歲居民劉幸美樸素的話語,道出了社區近7000位居民的共同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