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你為孩子花銷多少?
教育和旅游支出占比較高
開學季到來,持續兩個月的暑假正式結束。不少家長開始盤點這個假期的“養娃”花銷。托管班、興趣班、外出旅游、牙齒矯正……各類開支琳瑯滿目,有家長感慨,“孩子一放假,‘碎鈔機’就啟動了!”近日,記者采訪了幾位家長,聽他們算一算暑假的“養娃賬”。
教育托班 常規費用
對許多家庭而言,暑假并非完全放松的“空檔期”,而是孩子“充電蓄能”的關鍵階段。陳先生的兒子開學升入高二,雖然理科成績優異,但英語始終是短板。為抓住暑假“彎道超車”的黃金期,他特意給兒子報了一對一的英語補習課。“兩小時360元,一周兩到三次,整個暑假下來,光英語補習就花了近6000元。”陳先生表示。
雙職工家庭面臨更現實的看護難題。市民韓雨和丈夫都是上班族,擔心孩子獨自在家荒廢時間,便將孩子送去暑托班。“暑托班從周一到周五全天托管,有老師輔導作業,還會安排一些手工、閱讀活動,花了2000多元。”韓雨說,“這筆開銷雖然不小,但解決了看護問題,更保證了孩子的學習節奏,算下來性價比挺高。”
新學期步入小學一年級的李偉女兒,這個暑假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除了日常的鋼琴學習外,李偉還給女兒報了英語啟蒙課。“英語課、鋼琴課都是一節200元,為了備戰比賽,還多加了幾節鋼琴集訓課,整個暑假下來,課程費用花了4000多元。”李偉說。
旅游出行 成長投資
除了教育投入,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暑假視為帶孩子“看世界”的最佳時機,通過旅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7月初,李偉一家三口踏上馬來西亞之旅,在檳城、亞庇等地停留了一周。“孩子一直想去潛水,這次帶她體驗了海底世界的奇妙,順便也讓她親身感受南洋文化的魅力。”李偉告訴記者,一家三口的往返機票近8000元,住宿2000多元,加上潛水、飲食等其他消費,馬來西亞之行總花費近兩萬元。
暑假期間,李偉的女兒還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鋼琴比賽。為了這次比賽,李偉一家特意提前抵達廣州,既讓孩子熟悉比賽環境,也順道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比賽報名費1600元,一家人的往返機票近5000元,住宿又花了1000多元,再算上餐飲、游玩等開銷,總花費一萬二千元左右。”
同樣為孩子“圓夢”的還有市民王琳。“女兒特別想去迪士尼,這個暑假終于圓了她的‘公主夢’。”王琳提前做好規劃,兩天的上海之旅大概花了3000多元。“頂著烈日奔波又熱又累,但看到女兒燦爛的笑臉,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健康管理 必要支出
隨著家長對孩子健康和形象重視度的提升,健康領域的投入也成為暑假開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暑假,在大觀區經營著食品店的何女士雖沒時間帶孩子開啟長途旅行,卻在健康管理上花了不少心思。“孩子牙齒不太整齊,早就計劃帶他做牙齒矯正了,平時上學沒時間,趁暑假趕緊安排上。”
何女士仔細算了下賬,從拍片檢查到拔牙,再到戴上牙套,僅暑假期間的矯正流程,前前后后花了七八千元。“這是為孩子的健康與未來做投資,是筆必要支出。”她補充道。
如今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大幅增加,用眼衛生問題日益突出,視力矯正逐漸成為不少家庭暑期健康管理的“標配”。從角膜塑形鏡到哺光儀,再到近視防控訓練,各類近視防控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價格不菲。
量力而行 理性消費
翻開這些暑假賬單,數字不斷攀升,不少家長表示“壓力山大”:“暑假帶孩子旅游一趟,開銷抵得上兩個月工資;報個興趣班、補習課,費用更是像滾雪球。”可即便超出預算,家長仍咬牙堅持:“不想讓孩子成為‘被落下’的那一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也有家庭選擇另一種度過暑假的方式——有的帶孩子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在實踐里懂責任、長見識;有的陪孩子一起泡圖書館、逛博物館,在知識的海洋里自在遨游;還有的鼓勵孩子走進田間地頭,在泥土氣息中感悟自然……
事實上,教育從來不是“燒錢”的競賽,而是量力而行的智慧。專家提醒,家長應當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孩子實際需求合理安排暑假及日常活動,理性消費,不要盲目跟風。




